赵氏兄弟出资修建蒲塘桥

古代溧水至宣城的驿路在蒲塘河上原有古桥蒲塘桥,南宋末年古桥废毁后改设蒲塘渡。现存的蒲塘桥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,当地富户赵琪兄弟独自捐银三千两,募工于正德三年(1508年)春二月开始建桥,正德七年(1512年)冬十月建成,沿用蒲塘桥原名。正德十年(1515年)九月,县令陈宪为嘉奖赵氏兄弟的义举,改桥名为“尚义桥”,并作《尚义桥记》,后仍名蒲塘桥。清代乾隆年间,萧必禧、赵时仲等重修。

重修徽恩阁上梁日盛况

明万历十四年,溧水县重修城隍庙徽恩阁。上梁之日,百姓抛果品上梁庆祝。

孔子问道图

孔子听说老子是个有学问的人,就千里迢迢去向他请教问题。老子与孔子走到黄河之滨,河水滔滔,浊浪翻滚,孔子伫立岸边,不禁感叹人生苦短,老子以道法自然来回答。老子说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此乃谦下之德也;故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,以其善下之,则能为百谷王。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此乃柔德也;故柔之胜刚,弱之胜强坚。因其无有,故能入于无间,由此可知不言之教、无为之益也。”孔子闻言,恍然大悟道:“先生此言,使我顿开茅塞也。”

周邦彦踏访无想山

宋哲宗元佑八年,周邦彦被贬任溧水县县令,时年39岁,此词于游无想山时所作。《满芳庭.夏日溧水无想山作》正是周邦彦被贬时心中愤愤不平,而又求自我解脱的一首抒情之作。上阕系凭栏所见,有自然恬淡的初夏景致。“地卑”两句转写卑湿之地令人不适。“人静”三句又描画出一种风景宜人的境界。“凭栏久”将自己的处境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相比较。下阕写凭栏所想,写逐客之悲。以飘流的“社燕”自比,将为宦亦喻为寄人篱下,可见词人孤愤与凄凉心境。只好在酒里去寻求暂时超脱。此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矛盾,无论是寄情山水还是以酒麻醉,都不能使自己完全忘却现实。所以总是陷于沉郁顿挫之中。 这首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,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。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,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。下片抒发飘流之哀。此词整体哀怨却不激烈,沉郁顿挫中别饶情味,体现了清真词一贯的风格。